治理中国这样一个大国,面临着诸多棘手难题。实践表明,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成功打破了历史周期率。我国为什么取得举世公认的历史性成就?这是迫切需要解答的重大时代课题。回答这一课题,须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建构理论。本文从制度结构与行动者互动的角度切入,把这一历史性变革视为中国共产党作为关键行动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章立制并突破结构的约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征程。
一、党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近代以来,由于制度落后,我国遭遇了巨大的民族危机。为了救亡图存,我国走上了历经磨难的制度探索之路,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这一制度体系具有层次分明、系统完备、不断完善的巨大优势,成为我国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的重要力量。
党带领人民建立了以“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为四梁八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相辅相成。其中根本制度,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起顶层决定性、全域覆盖性、全局指导性作用的制度,包括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度和全面领导制度这一根本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文化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根本社会治理制度、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根本军事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根本政治制度,保证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作为根本文化制度,保障了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永不变色;共建共治共享作为根本社会治理制度,凝聚了各社会主体力量;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作为根本军事制度,牢牢把枪杆子掌握在党的手中。这些都集中凸显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度和全面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
完备的制度能够协调各方行为主体的利益与行动,为国家治理各项事务提供规范化的流程、准则,减少国家治理的不确定性。只有通过制度要素之间的有机连接形成制度的系统性,才可以形成系统的制度体系——这是制度建设的灵魂。系统、合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为国家治理的各项事务提供了准绳。新时代十年以来,我国遭遇新的风险挑战,亦不断深化改革,完善既有的制度体系,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与时俱进。
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积极行动者
新时代十年创造的伟大成就,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积极发挥领导作用,坚守党的初心使命,勇于进行自我革命,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国家是一个庞大的组织。任何组织都必须有全体成员所认可并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以及领导核心,才能走出集体行动的困境。制度能够约束多元利益行动者,但也无法完全消除“搭便车”行为。相比西方国家的政党“你方唱罢我登场”,只能考虑任期内的事,没法从长远来谋划的执政困境。在我国,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度和全面领导制度为根本领导制度。在党的集中领导下,充分发挥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优势,长远规划,谋篇布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如何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是每一个执政党的重大挑战。中国共产党是始终坚持初心与使命的大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对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确保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经过长期探索,中国共产党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以及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自我革命机制。
三、党的领导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良性发展
伟大的事业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我国取得伟大的历史性成就,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尤其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是分不开的。没有党的领导这根“定海神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效能和韧性都将因失去主心骨而变得“无用武之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大力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制定了第三个历史决议,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行动指南。
韧性是衡量一个国家制度是否先进和强大的重要指标。韧性是强而不脆、刚柔并济、主动变革、灵活适应、遇危不乱、遇乱不慌、遇挫有为等品性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彰显了鲜明的韧性品性,这与中国共产党的积极能动性密切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并在主动防范化解风险中不断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极大增强了制度韧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也是新的赶考之路,唯有锐意进。峦鼻。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为此,党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
(徐国冲,公共事务永乐高030net入口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方立,公共事务永乐高030net入口2019级硕士研究生)
【往期文章】
1.【理论面对面】张艳涛:全面准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含义和本质要求
/xxesdjs/info/1326/1532.htm
2.【理论面对面】石红梅: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
/xxesdjs/info/1326/1522.htm
3.【理论面对面】郭建鹏: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xxesdjs/info/1326/1512.htm
4.【理论面对面】朱宇: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xxesdjs/info/1326/1972.htm
5.【理论面对面】吴茜: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路径思考
/xxesdjs/info/1326/2362.htm
6.【理论面对面】杨松:中国化和时代化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
/xxesdjs/info/1326/2632.htm
7.【理论面对面】林密: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与世界意义
/xxesdjs/info/1326/2742.htm
8.【理论面对面】高艳杰:反对冷战思维,向世界传播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和平理念
/xxesdjs/info/1326/2852.htm
9.【理论面对面】刘悦:文化自信是海纳百川人才观的源头活水
/xxesdjs/info/1326/2942.htm